简体中文
   
南京节能环保产业协会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长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 | 作者:pmo9b9d1d | 发布时间: 2018-06-11 | 17904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党的十八以来,全国生态环境宣传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一核心,加大新闻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基本扭转了长期以来环境舆论的被动局面,生态环境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环境新闻宣传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全国各省级环保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新闻发言人名单电话面向社会公布。一些地方开设“环保曝光台”、组织媒体“伴随式”采访、环保厅长与网友“面对面”座谈并网络直播,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培训、评选、考核等方式加强新闻发布工作。

二是环境新媒体建设运用能力大幅提升。全国地市级及以上环保部门微博微信全部开通,422个单位的环保新媒体矩阵已经形成, 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产生了很好很大的作用。有的省所有县级环保部门全部开通了两微,有的地方开展“环保微电影”等新媒体产品征集和展播。

三是环境舆论引导工作有力有效。全国环保系统普遍加强环境舆论信息和舆情引导工作,组织开展“打好蓝天保卫战”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舆情引导,主动设置议题,及时回应热点问题,解疑释惑,通过新媒体矩阵在发布权威信息、解决环境问题、服务人民群众、树立环保部门形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六五环境日活动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工作在全国铺开,“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寻找最美环保志愿者”等典型宣传活动深入推进。一些地方开设“环保号”地铁、环保主题车站等环境教育阵地,举办“环境文化周”“环境文化节”等,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五是生态环境宣传工作格局不断拓展。全国环保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从上到下关于环保宣传工作的合作不断加深,通过联合印发文件、共同策划活动、协调组织动员等方式,共同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

借此机会,我代表部党组和部领导班子,向全国生态环境宣传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帮助生态环境宣传工作的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领域的舆论形势错综复杂,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面临更大压力与挑战。

一是生态环境舆情应对处置不当,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甚至直接威胁政治安全。生态环境问题是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经常掺杂各种利益诉求,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各种情绪的宣泄口。舆情应对得当,可以化解危机;舆情应对不当,很可能激化社会矛盾,成为社会冲突的导火索。近年来,各地不时出现生态环境“邻避”事件,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处置不力,其中舆情应对不当是一个重要方面,加剧了公众与政府的对立,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向政治问题演变,威胁政权和制度安全。

二是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不断加严,生态环境舆论斗争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会更加复杂尖锐。环境舆情背后往往反映利益相关方立场,从不同的利益角度出发,生态环境保护不时会遭遇误解甚至有意曲解。随着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不断加严、环保督察持续发力,生态环境守法新常态逐渐形成,但也有一些违法者出于维护自身非法利益的目的,对正常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进行阻扰和歪曲,甚至通过各种渠道散布“环保搞垮经济”等错误言论。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深入,舆论斗争也可能出现新的领域、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我们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准备。

三是生态环境舆情热点呈现“跨界”趋势,舆论引导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从地域看,生态环境舆情敏感区域更加分散。尽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空气重污染形势显著改善,但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成渝地区等区域,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气污染舆情热度相对高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生态环境舆情热点国际化趋势也十分明显。

从内容看,舆情焦点更加多样。PM2.5舆论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臭氧、水、土壤、沙尘、恶臭等污染问题,垃圾焚烧、洋垃圾、危险废物、农村环境以及灾害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等引发的舆情热点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从领域看,舆情热点从以往相对狭小的专业领域进入更为广泛的社会舆情空间。人们对生态环境热点的讨论已与健康卫生、食品安全、自然灾害,与民生、经济乃至国际关系等众多领域议题交织叠加,并延伸至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等多个层面,舆情燃点低、触点多。

从参与主体看,舆情参与者已从少数相关人员发展为全民参与。如果说早期的生态环境议题“曲高和寡”,而今却是全民关注,公众对生态环境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科研工作者、媒体、公众之间的沟通对话更加必要,做好生态环境科普和舆情引导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四是短期内生态环境质量难以根本改善,舆论引导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表面上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质量恶化表现出来,根子还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具体讲,就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结构失衡问题。发展方式的转变,要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持续推进,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绝非一朝一夕之间,需要社会舆论持续引导、先进理念持久浸润、社会心理潜移默化,这两个转变都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既要有决心和信心,也要有耐心和恒心。既要加强宣传,让大家都认识到位、行动起来,不等不拖不靠,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同时也要合理地引导预期,让广大老百姓认识到,问题的积累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解决它也绝非是一夜之间,要长期持续地做好生态环境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